第三十一章 第二箭(1/4)
从天津桥那一幕发生时他们就很爽,但王画今天的早朝,无疑让他们一波又一波地来临天津桥上踢断武三思的大腿,那叫凶狠。虽然过瘾,但还是没有今天早朝上让人惊艳。当然,都知道王画的护卫不是无意中听到那个来海儿的泄密。那是扯,宋魏二人调查了这么多天,都没有一点音讯,怎么那么巧,就让王画家中护卫听到了
如果对付自己,王画的神出鬼没,那会让他们感到心寒。事实武三思等人心中很寒,就象李承嘉刚刚掉进洛水一样,从上到下都寒透了心。但许多大臣心中很高兴,如果没有王画的神出鬼没,能将武三思这项罪行揭发出来么
更高明的是后面。将李显祖辈所有光荣血脉说了出来,这是夸耀,当然话调过来说,你祖上没有一个凡物,从男人到女人,如果你做一个昏君,惭不惭愧一是劝诫,二是逼着李显要有所作为。还不算,将李世民的帝捧了出来。什么书都敢污蔑,但做为李显,他敢污蔑轻视帝毛么那还有没有祖宗了
因此,这些大臣看着王画眼神都不对了。仿佛让他们看到王画是在战场上的厮杀,有勇有谋,象一个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一样,破开了这个黑暗阴沉的朝廷,让天空那丝美好的阳光带了过来。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在王画身上都看到了神的光芒。最起码,看到魏征、张良、萧何、霍去病灵魂附体。
但后面一句让大家为之气结。你忠君没有错,可不能这样忠君,怎么开头那么睿智勇敢。后来却成为了伟哥了对于这些清流大臣的想法,王画心知肚明。然而他更心知肚明的,解决不了问题。都认为将武三思击杀了,朝廷太平了,错错得没有边了武三思好杀,就象他打的比喻,武三思如同一支射出的箭。在箭在弦上的时候,还潜在暗处时张而未发,那才是最可怕的,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射出来,射到哪里,力量有多大,甚至都不知道敌人在何处。就象现在的李旦一样。
但射出后,还有什么要么死,要么躲过去,要么将箭拿下来,向敌人反击。
武三思就是如此,不但如此小而且因为他击杀王同皎之后的得意妄为。对王画下手不算。对李裹儿态度都开始傲慢起来,甚至还干涉到李裹儿的私生活。当然还不敢做得太过份了。但他又与韦氏联手在一起。向李显多次进谏,说李重俊借滑州之即,在外面树立私恩与结党谋权。弄得李显忽信忽疑的。
太急
这是王画的评论。
就是没有李重俊,他同样有数种方法让武三思死无葬身之所不过那样会很麻烦,也有风险。
这才是他发出的第一支箭,第二支箭在汴州时他就开始布置了,马上也要将它射出来。
当他第三支箭射出后,武三思想活都活不起来了。
但武三思死了,不能解决问题,问题根源不在武三思身上,人有好坏。这天下喜欢做佞臣的不是武三思一人。而是在李显的软弱与韦氏的野心。如果李显不改变性格,韦氏野心不减,这个国家永远不得太平。
铲除武三思容易,可铲除韦氏。那么好办倒的
因此,自己得了好处,就立即收场,将明面的牌收起来,牌继续在下面打。所以最后的表态很关健。
李显也很着恼,似乎王画忠心是无可置疑的。最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孤臣,虽然李显平庸,可也知道孤臣的含义,自己流放了敬晖还好一点,流放了王画,等着天下百姓痛骂吧。
他看着这个小册子,都想走下龙椅,将王画狠揍一顿。如果你替联着想。不要在这个早朝上说。背下里到皇宫里,联也不是不接见你,然后将事情经过一说,给联选择。
他想得这么好,可王画傻了不成。现在不给武三思连环痛击,让他在临死之前,都抬不起头来,下面就轮到武三思给他痛击了。送到皇宫,不如将自己头割下来,直接连头带小册子一起送进去得了。
李显看着小册子。大臣看着李显。李显在想怎么办呢如果让大臣清查此案,武三思算是彻底完了。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特别是韦氏经常在他耳边吹风,朝中许多大臣实际上向着相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