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津桥外的喊冤(4/5)
猜,是让王画迎娶李持盈。最后让李裹儿生气,王画失去这个靠山。就连李显都猜出了武三思的用意,不过他对此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所以一分析,最后一起将嫌疑定在武三思身上。
武三思脸都涨红了。
不要说昨天晚上,就是以前王画几次遇刺,也与他无半点关系。甚至他还想说,昨天晚上王画与他都差点议和了。可说不出来,谁相信前面自己网给王画下绊子,还亲自到王家挑畔,边上还有老魏同志作证。后面王画与他议和当然还有严挺之父子在一边,可就算他们讲了“公道话”王画的话说得也很隐晦,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最要命的是自己没有答应。顶多说了一句我相信了,这算什么
这个黑天冤枉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满殿大臣都这么安静地站着。
虽然许多人对王画不满,然而王画都拒绝了李显的升迁,主动低调避嫌,不管他是真低调还是假低调,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吃了这么多的辛苦,回到洛阳后依然做一个小小的学士。
“武三思做了这么一手”未免有些心狠。
武三思看着大家的脸色,自然知道世门在想什么,气得差一点一口气没有噎过来。
但这件事并没有到此结束。王画辞官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怨气,可他两个心爱的小妾不乐意了。
李红与沐孜李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面大鼓与两个大锤,天津桥北就是皇宫,天津桥上守卫森严,普通老百姓是跨不过去的。于是两个少妇将大鼓往天津桥南边一架,然后将大鼓敲响。同时还写了一份大的状纸,上面写道王画历年的功绩小从幽州杀到漠北,从漠北杀到西域,硬是打出一个太平大唐。前几个月,米价涨到每斗米两百多文,一百多万百姓遭到洪水之灾,国家到了危急关头。王画与皇太子危难之时出马,几个月下来,灾民全部安然无恙地安顿下来,米价也跌到安全线。但王画自己呢没有要官没有要爵,依然是一个小学士。还有王家这几年挣的几十万婚钱,为什么王画只穿了普通的绸衫,这些钱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一大排长长的账薄贴在河边的石栏上。贴了很长的一段,账薄上账目清清楚楚,安顿贫困百姓。救济灾民,抚恤将士。
最后问道,为什么再三的有刺客对王画刺杀又为什么每次没有找出真凶幕后凶手究竟是找不到,还是有谁在默认凶手的行为,包庇凶手
这一下子可热闹了,其实春天王画起兵时,洛阳还有许多老百姓对王画仇视,但老百姓终归是老百姓,他们是德忘的。后来王画将米价平定下来,最受益的还是老百姓。因此现在洛阳百姓对王画的印象颇为改观。
看着两个漂亮的少妇在声泪雨下的哭泣,再看着那一行行账册,所有老百姓都抱着同情。
士兵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那是严重影响了大唐的“市容”于是想过来劝说,其实也未必有恶意,毕竟在士兵心目中,王画是一个战神。有很高地位的。
但老百姓发生误解,认为这是士兵想抓李红与沐孜李,于是不知是谁带的头,一哄而上,很快几十个士兵淹没在人民的海洋里,等到他们跑出来的时候,头盔也没有了,兵器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盔甲都差点让人解了下来。
一个个匆匆忙忙地跑到皇宫禀报。
大家一听,知道这不是王画的作风,他不会主动要官要爵的,如果这样,不如昨天宫宴不拒绝李显的圣旨,这是两个小妾心痛的,心里面悲愤,才作出这件事的。
还真是李红的灵感,她听过王画讲的一个故事,有的故事中有告御状的情节。怎么告御状,她傻了眼,于是与沐放李一商议,沐孜李想起来这个奇怪的告御状方法。
李显一听傻眼了。
你能拿她们怎的说的句句属实,而且再三的遇刺,还不知道伤势有多重,换作谁是王画的亲人,都会着急。
于是看着武三思,眼中都喷出火来,现在如果不是朝堂之上,他都能跑下去,将武三思活活掐死。
但这事儿不能拖下去,他想了想,说“众位爱卿,跟联一道来吧。”
走出皇宫,亲自安慰这两个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