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局势突转(2/4)
这三人斗志昂扬,即便眼下太子再度申明厉害,他们仍不觉得做错了。
无论从维护国法,还是维护太子利益,他们都认为应该上奏。
所以他们自认为是忠臣,哪怕因此受些委屈和误解,他们也在所不惜。
太子刚被司礼监派员申饬,眼下是压着火儿在劝解,见这些人冥顽不化,实在把他气得半死。
“你们……你们……”
气急之下,朱景源竟直接晕了过去,引得现场众人手忙脚乱。
“你们呐……怎么就不会变通!”一名学士教训道。
便听其中一名年轻官员回道:“先生,非我等不知变通,眼下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
“住口!”另一名学士大怒呵斥。
看到这些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两位学士也觉得头疼无比,他们也是这个年纪过来的,很清楚想要说服他们太难。
再说睿王府这边,东宫的事他都知道了,但朱景渊根本来不及高兴。
他其实也很担心,手下人会有贪功冒进之举,发生和太子一系同样的蠢事。
今天没发生难保明天后天不发生,他们本人不参与,难保不会撺掇同年同乡或同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追随太子和睿王的官员们,多数都是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太子和睿王,只是利益代言人而已,不等于下面人受其绝对控制。
再说大一些,即便是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也无法做到官员们同心同德。
又过了一天,即使皇帝将奏本留中不发,也不能阻挡物议之汹然,当天又有十几道奏疏进宫,请求皇帝务必要严惩朱景淳。
在此基础上,作为幕后指使者的朱景洪,也被提到需要一同受查。
皇帝照样对奏本留中,同时令宗人府对外解释,说明案情缘由已消除“误会”。
只是,这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朝廷民间对此事的议论更深了。
而讨论的重点,也从案件本身,转移到了襄王的“跋扈”之上。
只因为立下功劳,就敢居功自傲,无视国法灭杀亲族,这简直是人神共愤之事。
伴随着弹劾与议论,只过了仅仅三天时间,更刺激的情况就出现了。
只因为朱景洪“亲信”任职之事,也被有心人给扒出来了。
把这位禁足在家的襄王殿下,其背后势力清楚展示出来,再度刷新了京城上下的认知。
京营那些個指挥和参见,侍卫亲军那些千户和指挥,各地都司的高官们……一个个名字被传开被讨论。
关于朱景洪所谓“亲信”的任职情况,朝廷高层官员只要愿意去了解,多多少少也都知道大概。
可有心人终究是少数,所以当这些被扒出之后,最震惊的反而是朝廷官员,因为他们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前后只过了四天,事情就发展到这一步,皇帝要做的已不是弄清案情,而是要尽快控制局面安定。
所谓朱景洪的“亲信”,称之为“故旧”其实更准确。
对此朱咸铭有更全的名单,此前他已在着手进行调整,沈进勋等人被贬就是第一步。
这种事是秘密进行,徐徐图之最终水到渠成。
可眼下,所谓的“亲信”名单被爆出,便让在名单上的人会多想,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他们的抱团。
换言之,再想要进行调整,就可能遭遇抵触了。
当然,朱咸铭仍掌握有绝对权力,仍有绝对把握控制局面。